安然事件指的是2001年安然的破产。安然曾是全球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务管理公司之一,在财富500强中排名第七。然而,2001年12月2日,安然突然申请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大破产案。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看看最新的信托公司排名。
安然公司曾是一家能源管理公司,位于休斯顿、德克萨斯州和美国。在2001年破产之前,安然拥有大约21000名员工,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和电信公司之一。2000年,该公司披露的营业额为1010亿美元。连续六年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具创新力的公司。“然而,真正让安然闻名于世的是2002年的财务造假丑闻,让这家拥有数千亿资产的公司在几周内破产。2001年11月30日,安然欧洲分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两天后美国总部申请破产保护。公司留守人员主要是清理资产,进行破产程序,办理法律诉讼。
事故原因
2001年初,一家著名投资机构的老板吉姆·基奥斯(Jim Cheos)公开对安然的盈利模式表示怀疑。他指出,虽然安然的业务看起来很辉煌,但实际上并不能赚钱,也没有人知道安然是怎么赚钱的。根据他的分析,2000年安然的利润率为5%,2001年初降至2%以下。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回报率只有7%左右。
Cheos还注意到,一些文件涉及安然及其背后的合作公司,这些公司与安然有不清楚的幕后交易。安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斯基林一直在出售他在安然公司的股份。他一直声称安然的股票会从当时的大约70美元涨到126美元。此外,根据美国法律,如果一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没有离开董事会,他们就不能扔掉所持有的股份。
破产程序
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安然产生了怀疑,于是人们开始调查安然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走向。到2001年8月中旬,安然受到的质疑越来越多,最终导致其股价下跌。2001年8月9日,安然公司的股票从大约80美元跌至42美元。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了2001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即第三季度的财务会计报表),宣布公司旗下企业的亏损总额可能达到6.18亿美元,即每股经营亏损1.11美元。同时首次披露,由于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托(Andrew fastow)和合伙公司的不当操作,公司股东的资产缩水了12亿美元。
2001年10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安然自动提交某些市场交易的细节。终于在10月31日,安然及其伙伴公司被正式调查。
2001年11月1日,安然抵押了公司的部分资产,从摩根、美邦和所罗门获得了10亿美元的信用额度担保。然而,美林和标准普尔仍然再次下调了安然的评级。
2001年11月8日,安然被迫承认做假账。令人震惊的是,自1997年以来,安然公司已经赚取了近6亿美元的虚假利润。
2001年11月9日,迪诺基公司宣布以80亿元收购安然,并承担130亿美元债务。当天中午,安然股价继续下跌0.16美元。
2001年11月28日,标准普尔将安然的债务降级为“垃圾债券”。
2001年11月30日,安然股价跌至0.26美元,市值从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
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名单上的资产达到498亿美元,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同日,安然公司也向法院提起诉讼,称迪诺基公司中止其合并是不正常的,并要求赔偿。
第一个问题是安然的高级管理层,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董事会的高级管理层。他们面临的指控包括玩忽职守、做假账、误导投资者和谋取私利。
在2001年10月16日安然第二季度财报出来之前,安然的财报总是受到投资者的欢迎,因为在过去的财报中,2000年第四季度安然的天然气业务增长了两倍,其能源服务公司的零售业务增长了两倍,2001年第一季度安然的季度收入增长了近四倍。这是第21个季度的利润增长。在安然,衡量业务增长的单位不是百分比,而是记忆,这让所有投资者发笑。2001年第二季度,高达公司突然亏损!6.18亿美元的损失。
然后,安然背后的合伙关系开始出现。经查,这些合伙公司大多由安然公司及安然公司高层控制。巨额的国外贷款往往列在这些公司里,而不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上。这样,安然高达13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就可以瞒过投资者。
更让投资者气愤的是,明明安然高管对公司经营中的问题非常清楚,却视而不见,甚至长期刻意隐瞒。包括首席执行官斯基林在内的许多董事会成员都认为,在秘密抛售股票的同时,股价还会继续上涨。该公司14名监事会成员中有7人与安然有特殊关系,要么与安然进行交易,要么为安然支持的非营利组织工作,对安然的各种不当行为视而不见。
假账问题
安达信的审计公司安然有被起诉的危险。安达信和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安然财务报告的审计机构,排名世界第一,既不审计安然的虚假利润,也不发现其巨额债务。2001年6月,安达信因审计工作中的欺诈行为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罚款700万美元。
安然的核心业务是能源和相关科技产品,但在安然,这种交易被称为“能源交易”。据悉,这项业务建立在信用基础上,即能源供应商和消费者通过安然公司签订合同,承诺在几个月或几年内履行合同义务。在这种交易中,安然作为“中间人”,可以在一个短期的车间里不断提高业绩。因为这种业务是建立在中介的信用基础上的,一旦安然,任何丑闻,其信用都会大打折扣,业务将面临立即停业的危险。
此外,这种商业模式对安然的现金流方向也有重大影响。安然的大部分业务都是基于“期货市场”合约。虽然签订合同的收入会计入公司的财务报表,但在合同履行前不会给安然带来任何现金。签订的合同越多,账面数字和实际现金收入的差距就越大。
安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贸易公司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抬高股价。作为一家贸易公司,由于交易收益不稳定的内在风险,很难在股市中获得高评价。安然鼎盛时期,市值获得了70倍甚至更多的利润。
为了保持其自称的“世界领先公司”的地位,安然的业务发展一直在不断扩大,不仅包括传统的天然气和电力业务,还包括风力发电、水电、投资、木材、广告等。2000年,宽带业务蒸蒸日上,安然再次投资宽带业务。经过我们自己的奋斗,安然终于在2001年10月高达的资产负债表上拉出了这么一个6.18亿美元的大洞。
破产原因
安然公司的倒闭不仅是因为做假账,也是因为高级官员的腐败。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安然急于求成,使得同时挖掘失败的坟墓成为可能。安然的核心文化是利润。在安然,经营者追求的目标是“高利润、高股价、高增长”。《财富》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正是因为安然高管建立了以利润增长为核心的文化,管理者才有巨大的动力去冒险,而安然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利润。
安然的企业文化精神是冒险。安然鼓励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冒险利润,高额利润换来高额奖励、奖金、回扣和期权。安然甚至认为那些坚持传统做法的人保守,并迅速“清理”他们。与此同时,安然也在不断经历“大换血”。新人一进门就拿500万炒能源期货电力。
事件影响
在安然和破产风险事件中,受害最大的无疑是那些公司投资者,尤其是仍持有公司大量安然股票的普通个人投资者。根据美国和法律规定,申请破产保护后,安然的资产将被优先用于纳税、偿还银行贷款和支付员工工资。如果不值钱的公司经历这样的磨难,投资人肯定会亏钱。
为了挽回损失,投资者不得不提起诉讼。根据美国证券市场的法律,投资者可以起诉安达信没有履行财务审计职责。如果法院裁定指控成立,安达信将必须赔偿他们的损失。
在这次事件中,安然的贸易伙伴和那些大的金融财团也受到了影响。据统计,安然破产案中,E集团损失1亿美元,米伦特损失8000万美元,迪诺基损失7500万美元。在这些财团中,摩根和花旗损失惨重。只有摩根在高达,给安然的无担保贷款是5亿美元。据说花旗的损失也大致如此。此外,安然的债权人还包括德意志银行、中国的中国银行、中国招商银行和日本银行。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由用户提供,一统保险网不对其准确性做担保,一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