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何时收购斐乐?什么情况?安踏收购菲洛花了多少钱?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安踏意识到中国体育产业将出现新的拐点。2009年,安踏正式启动多品牌战略,以6亿港元从百丽国际获得中国运动品牌斐乐的特许经营权和商标使用权,并负责斐乐产品在mainland China、港澳地区的推广和分销。
事实上,在收购之前的2008年,由于盈利能力不佳,安踏出售了阿迪达斯、锐步、卡帕三个国际品牌的零售业务。放弃阿迪达斯代理权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德国品牌有意回归自营的必然性,但放弃后依然是业绩不佳的无奈选择。当时安踏承认,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国际品牌零售业务在2006年和2007年持续亏损,2007年净亏损达550万元。
收购后发生了什么?
安踏体育(2020.HK)宣布较去年同期的105.53亿元增长40.3%,营收148.1亿元;股东应占利润25亿元,同比增长27.7%;
毛利83.02亿元,毛利率提升1.8个百分点至56.1%,比去年同期的57.26亿元增长45%。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长27.7%至0.925元,分红占股东应占利润的30.5%。
总体来看,自2015年以来,安踏体育的营收和净利润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在今年的半年报中,两者增速均有所放缓。去年上半年与2019年上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0.3%和27.7%。安踏体育总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4.06%和34%,略显疲态。
斐乐贡献了总营收的44.1%,安踏贡献了51.2%,使得斐乐几乎等同于主品牌。乐飞和安踏品牌的营业利润分别为24.423亿元和18.944亿元,较2018年的17.189亿元和10.470亿元分别增长42.1%和80.9%。
整体毛利率同比增长1.8%至56.05%,主要得益于斐乐事业部贡献的增加。安踏品牌毛利率同比下降1.6%至42.5%,斐乐毛利率为71.5%。
收购斐乐是安踏体育最成功的战略之一。斐乐目前处于渠道扩张期,短期是公司最重要的增长动力。直销模式有助于业绩增长。
安踏为什么收购斐乐?后期业绩增长不仅得益于策略,也得益于市场反应。
中国运动服装丑陋的外表和中国消费不断上升的趋势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尤其是当健身成为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运动服装本身就成了短板。于是,这个时候,安踏把斐乐引入中国,正好填补了中国运动服装市场巨大的空短缺,让中国消费者发现有运动服装这么好看。在这个颜值正义的时代,菲洛进入中国正好满足了国人对运动服饰的强烈需求,这也是他一进入中国就收获了大量市场份额和市场口碑的原因。
菲莱的成功对中国企业有什么启示?这是中国运动服。企业一定要赶紧转变观念,不要再牵扯这么丑的运动服,真的好好想想。新消费主义时代,价值就是一切,是核心的市场竞争力。颜值即正义,这基本上是消费时代核心的必经之路。只有真正理解了颜值,把高颜值的设计运用到我们的运动服装品牌上,中国运动服装才有极高的市场竞争力。而且运动服装品牌也要看到这些高价值的运动服装。实际上它有很高的市场溢价,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所以,只要转变观念,无疑会给企业带来非常好的发展,这是新时代消费主义的重要特征。
斐乐品牌理念:
为了吸引年轻消费者,斐乐近年来全面进军潮流领域,邀请潮人为其代言。前段时间,斐乐和Gosha Rubchinskiy推出了联合支付。并邀请吴京继续发起联合设计。本月,品牌宣布陈坤为品牌代言人。
2011年,这项运动的老将迎来并庆祝了它的100周年。接手斐乐后,斐乐中国区总裁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品牌定位回归时尚。
姚在早些时候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品牌将把重点放在20岁至35岁的年轻人身上,希望能体现他们的生活方式,并可作为运动装和日常服装。
有分析认为,运动品牌仅仅考虑“运动”二字是不够的。耐克和阿迪达斯也很清楚这一点。阿迪达斯正以新鲜感和酷感吸引着千禧一代。阿迪达斯早些时候表示,已经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没有关注消费者的需求,过于静态,导致消费者对该品牌的热情丧失。
斐乐对安踏关系的意义;
有分析认为,斐乐现已成为安踏集团业绩的新引擎。姚在接受界面采访时透露,斐乐未来的目标是三年内进入100亿俱乐部,从一个运动新贵升级为国内高端市场前三的品牌。
过去五年,斐乐的零售增长率一直保持在40%左右。截至2016年6月30日,门店数量保持10%左右的年增长率。截至6月30日,安踏在中国拥有9041家门店,斐乐拥有869家门店。
方便我们研究分析安踏收购斐乐的时间、金额、当期营收变化。你也可以看看收购摩托罗拉相关公司的介绍。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由用户提供,一统保险网不对其准确性做担保,一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