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到意外险时,我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我问很多人:“你买意外险是为了什么?” 十个人里,有八个会回答:“为了报销点医药费啊。万一摔了碰了,或者被家里的猫狗抓了,去医院花个几百上千的,能报销回来,挺好。”
每次听到这个答案,我心里都会咯噔一下。这说明,绝大多数人,对自己手里这份最基础、最便宜的“保命装备”,产生了灾难性的误解。
如果你买意外险,眼里只盯着那几万块的“意外医疗”额度,那你就像一个只拿着“手枪”就敢上战场的士兵,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防范的“炮弹”,是什么。
一个残酷的场景推演
我们来模拟一个场景,一个你每天都可能在新闻里看到的场景。
- 人物:老王,35岁,一个程序员,家庭的经济顶梁柱。
- 事件:一个雨天的中午,老王在公司楼下吃完饭,走回办公楼的路上,一块被大风刮松的广告牌,从30楼坠落,不幸砸中了他。
我们推演两种结局。
结局A:老王当场身故。
这个家庭瞬间失去了主心骨和唯一的经济来源。留下悲痛的妻子、年幼的孩子、双方年迈的父母,以及每月雷打不动需要还的 150万房贷。
结局B:老王没有身故,但造成了“高位截瘫”。
这个结局,在某种程度上,比结局A更残酷。
* 收入,归零:他再也无法工作,家庭收入瞬间崩塌。
* 支出,无底洞:漫长的康复治疗、每天需要人照顾的护理费、各种康复器械的费用…每个月都是一笔上万的、持续不断的开销。
* 家庭,被拖垮:妻子可能不得不辞职来全身心照顾他,整个家庭被彻底拖入泥潭。
现在,我们再把那个“只管猫抓狗咬”的错误观念代入进去。那几万块的“意外医疗”额度,在这种“毁灭性”的打击面前,有什么用?
杯水车薪。甚至可以说是,毫无意义。
意外险,真正的“核心引擎”是什么?
看懂了上面的场景,你就应该明白,意外险这份“装备”里,真正决定生死、力挽狂狂澜的,从来不是那个负责“缝缝补补”的医疗保障,而是另外两个你可能从未仔细看过的数字:
- 意外身故保额
它指的是,如果因为意外导致身故,保险公司会一次性赔付给你的家人一笔钱。比如 100万。
这100万,买的不是你的命,而是你倒下后,你的家庭还能继续活下去的尊严。 它是留给家人的“责任金”,用来覆盖未来的房贷、孩子的教育、父母的养老。
- 意外伤残保额
它指的是,如果因为意外导致了身体残疾,保险公司会根据你的“伤残等级”,按比例赔付一笔钱。比如保额 100万。
* 如果是最严重的 1级伤残(如瘫痪、植物人),赔付100%,也就是 100万。
* 如果是较轻的 10级伤残(如断了一根手指),赔付10%,也就是 10万。
这笔钱,是你未来漫长人生路的“收入补偿金”。 它用来弥补你因为身体残缺而导致的劳动能力下降、收入减少的损失。
重新定义你的“安全感”
现在,请你立刻打开你的意外险保单,或者你正准备购买的产品页面。
不要再去看那个2万还是5万的医疗额度了。
请把你的目光,死死地盯住“意外身故”和“意外伤残”这两栏后面的数字。那个数字,才是你这份保障真正的“战斗力指数”。
- 如果那个数字是10万、20万,那么我必须告诉你,这份保障是远远不够的。
- 对于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来说,这个数字,至少应该是 50万,甚至是 100万。
在风险的世界里,我们永远无法预知“黑天鹅”何时降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检查好自己的“救生筏”,并确保它的承载量,足以托起我们全部的责任。
原创文章,作者:阿勇,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unibao.com/yiwaixian/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