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价值投资的世界里,“不读财报,就做投资”,相当于一个医生,在不看病人“体检报告”的情况下,就敢开药方。
这,不是在治病,是在“赌命”。
我知道,一提到“财务报表”,很多人脑子里立刻就会浮现出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各种晦涩难懂的会计术语,瞬间就望而却步了。
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误解。
你完全不需要成为一个专业的会计师。作为一名投资者,我们只需要像一个“老中医”一样,抓住那几个最核心的“望闻问切”的要点,就能大致判断出这家公司的“身体状况”,是“强壮如牛”,还是“外强中干”。
今天,我们就先把所有复杂的细节都扔掉。我用一个最简单的“家庭账本”的比喻,帮你把所有上市公司都必须公布的那“三大报表”,一次性讲明白。
第一本账:“利润表”——告诉你,这家今年“赚了多少钱”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你家今年的“收入支出流水账”。
它记录的是一个 “时间段” 内(比如一年或一个季度)的经营成果。打开一张利润表,你只需要抓住它的“主干”,就能看懂大概:
利润表的核心公式: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各项费用 + 其他收益 – 所得税 = 净利润
我们来把它“翻译”成家庭流水账:
- 营业收入:就是你今年 所有的工资、奖金、外快收入 的总和。
- 营业成本:就是你为了获得这些收入,所付出的 最直接的成本。(对于公司,就是原材料、生产成本等)
- 各项费用:就是你家的 日常开销,比如房租、水电、交通、吃饭、买衣服的钱。
- 其他收益:比如你今年炒股赚的钱,或者彩票中奖的钱。
- 所得税:你交给国家的个人所得税。
- 净利润:你今年辛辛苦苦,最终 攒下来、存进银行卡 的那笔钱。
看利润表,我们最关心什么?
>
1. “净利润”是不是正的? 这家公司是不是在赚钱。
2. “净利润”的“增长率”怎么样? 它赚钱的速度,是越来越快,还是越来越慢?
3. 它的“毛利率”((营收-成本)/营收)高不高? 这门生意的“油水”厚不厚?
第二本账:“资产负-债表”——告诉你,这家“家底有多厚”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在年底12月31日那一刻,你给家里的所有“家当”和“欠款”,拍了一张“全家福”。
它记录的是一个 “时间点” 上的财务状况。它的结构,就像一个天平,永远保持着平衡。
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公式: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我们来把它“翻译”成家庭“全家福”:
- 资产(天平的左边):你家里所有 值钱的东西。
- 流动资产:比如你手里的现金、银行存款、股票基金(容易变现的)。
- 非流动资产:比如你的房子、车子、家里的古董字画(不容易变现的)。
- 负债(天平的右边):你家所有 欠别人的钱。
- 比如你的房贷、车贷、信用卡欠款。
- 所有者权益(天平的右边):真正属于你自己的钱。(资产 – 负债 = 净资产)
看资产负债表,我们最关心什么?
>
1. “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高不高? 这家公司的“杠杆”用得猛不猛?欠的钱是不是太多了?(一般超过60%就要警惕)
2. “资产”里,“应收账款”和“存货”多不多? 这两样东西太多,可能意味着它的货卖不出去,或者卖出去了钱收不回来。
第三本账:“现金流量表”——告诉你,这家口袋里“有没有真钱”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你家银行账户的“年度对账单”。
利润表里的“净利润”,有时候是会“骗人”的。比如,一家公司今年卖了1个亿的货,但客户都是“打白条”(应收账款),一分钱都还没收回来。在利润表上,它依然可以记为“利润1个亿”。
而现金流量表,就是那个专门戳破这种“纸面富贵”的“测谎仪”。它只关心一件事:在这一年里,真金白银的现金,到底是“流入”了,还是“流出”了。
看现金流量表,我们最关心什么?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这个数字,必须是正的,而且最好能和“净利润”的数字,差不太多。
>
如果一家公司,利润表上显示它年年都赚大钱,但现金流量表上,经营现金流却常年是负的。那就意味着,它赚的都是一堆“白条”,这家公司的风险,就非常非常大了。
现在,你是不是对这“三张表”有了一个最基本的认知框架?
- 利润表:看它 赚不赚钱。
- 资产负-债表:看它 家底厚不厚。
- 现金流量表:看它 口袋里有没有真钱。
在下一讲,我们将继续深入,教你如何从这三张表里,提炼出几个最关键的“黄金指标”,让你能像一个专业的分析师一样,快速地筛选出那些值得我们长期关注的“三好学生”。
原创文章,作者:gulaos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unibao.com/gupiao/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