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交易员的成长之路,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痴迷于“术”
你会疯狂地学习各种技术指标、交易策略,试图找到那个能预测未来的“圣杯”。你相信,亏钱,是因为自己懂得还不够多。
第二阶段:专注于“法”
你开始意识到,再好的“术”,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去执行,也毫无意义。你开始构建自己的交易系统,强调止损、仓位管理。你相信,亏钱,是因为自己执行力不够强。
第三-阶段:回归于“道”
你最终会发现,市场上所有的亏损,无论表象多么复杂,其根源,都来自于人性中那些与生俱来的、根深蒂固的“心魔”。
>
到了这个阶段,交易,已经不再是人与市场的博弈,而是 人与自己的博弈。你的敌人,不再是那根变幻莫测的K线,而是镜子里那个,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试图跳出来干扰你、控制你的,贪婪又恐惧的你。
心魔一:“追涨杀跌”——被“FOMO”情绪支配的恐惧
场景:一根大阳线拔地而起,你生怕错过这波“史诗级”的行情,不顾一切地冲了进去。结果,你买在了山顶。一根大阴线破位下跌,你吓得魂飞魄散,在恐慌中砍掉了仓位。结果,你卖在了地板。
>
背后的心魔:FOMO (Fear of Missing Out),即“错失恐惧症”。你无法忍受“别人赚钱而我没赚到”的痛苦。这种痛苦,甚至超过了亏钱本身。
>
如何对抗?
* 制定“交易计划”:在开盘前,就写好你的剧本——“如果价格到了A位置,我就怎么做;如果到了B位置,我就怎么做”。
* 做“计划内的交易”:只执行你剧本里写好的操作。所有计划外的、因为盘中临时冲动而产生的交易念头,一律视为“幻觉”。
* 接受“错过”:你必须从内心深处接受一个事实——你不可能抓住市场上的所有机会。错过了,就安静地等待下一个属于你“剧本”里的机会。
心魔二:“扛单不止损”——“厌恶损失”与“认知失调”的毒药
场景:你开了一笔多单,结果行情下跌了10个点。你对自己说:“没事,技术性回调,马上就涨回来了。”行情继续下跌30个点,你开始有点慌,但又安慰自己:“现在割肉太亏了,等它反弹到成本价附近,我一定走!”行情继续下跌80个点,你已经彻底麻木,关掉软件,选择“装死”。
>
背后的心魔:
1. 损失厌恶 (Loss Aversion):心理学证明,亏掉100块钱带来的痛苦,远大于赚到100块钱带来的快乐。为了逃避“实现亏损”的痛苦,我们宁愿选择承受一个更大的“浮亏”。
2. 认知失调 (Cognitive Dissonance):承认自己错了,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不止损,本质上就是在维护自己“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个幻觉。
>
如何对抗?
* 把“止损”当成“开仓”的一部分:在下单的那一刻,就同时设好你的止损位。把它变成一个机械的、肌肉记忆般的动作。
* 把“止损”理解为“成本”:告诉自己,这笔止损,不是“我亏了多少钱”,而是“我为获得一次潜在的盈利机会,所支付的、计划内的门票费”。
心魔三:“盈利后迅速平仓”——“落袋为安”的短视
场景:你的一笔多单,终于盈利了20个点。你开始变得坐立不安,心跳加速,生怕这点利润马上就会消失。于是,你急匆匆地平掉了仓位,美其名曰“落袋为an”。结果,行情在后面又涨了200个点。
>
背后的心魔:对“确定性”的过度渴望。 你宁愿选择一个“确定的”小盈利,也不愿意去承受一个“不确定的”大利润背后,可能的回撤。
>
如何对抗?
* 让“利润”奔跑:当你的交易是盈利的时候,你应该变得更“懒惰”,而不是更“勤快”。
* 使用“移动止损”:将你的止损位,跟随着行情有利的方向,不断地向上移动。比如,价格每上涨50个点,你就把止损位也向上移动40个点。
* 把“平仓”的权力,交给“规则”,而不是“情绪”:让市场自己来告诉你,什么时候该离场(比如,当价格跌破某一重要均线,或你的移动止损被打掉时)。
交易的最终境界,是达到一种“无我”的状态。
你不再关心这笔交易是赚是亏,你只关心,你的每一个操作,是否都100%地,执行了你那个早已制定好的、被无数次复盘所验证过的交易系统。
遵守规则,是你在市场中唯一的“信仰”。
当你能做到这一点时,你就真正地战胜了那个镜子里的你。而盈利,将只是这场修行之后,一份自然而然的“奖赏”。
原创文章,作者:老猫,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unibao.com/qihuo/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