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台,我收到最多的私信,就是关于“攒钱”的。
“苏姐,我也知道得存钱,可每个月工资一到手,还完花呗,交完房租,再和朋友吃几顿饭,买几件衣服…不知不-觉就没了,根本存不下来!”
我太理解这种感觉了。因为曾经的我,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月光族”。
后来,我通过学习家庭财务规划,给自己设计了一套极其简单,但又极其有效的“强制储蓄”系统。就是靠着这个系统,我从月薪几千块开始,一步步攒下了自己的第一个10万、第一个50万。
今天,我就把这个压箱底的“攒钱秘籍”——“4个账户”理财法,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
相信我,这个方法,不需要你有多高的收入,也不需要你有多强的意志力。你只需要像玩“连连看”一样,把钱在每个月固定的时间,“搬”到该去的地方就行了。
第一步:准备你的“4个账户”
在发薪日之前,你需要准备好4个独立的“资金池”。别怕,不是让你去开4张银行卡,借助我们现在的手机支付工具,这非常容易实现。
- “要花的钱”账户 (消费账户)
* 它是什么? 就是你日常的主力银行卡,绑定了你的微信、支付宝,负责你所有的日常开销。
- 设置方法:就用你现在正在用的工资卡就行。
- “要攒的钱”账户 (储蓄/投资账户)
* 它是什么? 一个“只进不出”的强制储蓄账户。放进去的钱,除非天塌下来,否则绝不能轻易动用。
- 设置方法:在支付宝或微信的“理财”里,选择一只 货币基金 (比如招商招钱宝、国泰现金管家等),然后开启它的“工资理财”或“自动转入”功能。
- “保命的钱”账户 (保障账户)
* 它是什么? 专门用来支付你和家人的保险费用的账户。
- 设置方法:同样,选择一只独立的 货币基金 即可。
- “备用的钱”账户 (应急备用金账户)
* 它是什么? 用来应对生活中突发意外(如突然失业、家人生病)的“消防栓”。
- 设置方法:再选择一只独立的 货币基金。
第二步:发薪日,执行“乾坤大挪移”
这是整个系统最核心、也是唯一需要你“动手”的一步。
发薪日当天,你的工资一到账,立刻、马上,在做任何消费之前,执行以下操作:
假设你的月薪是税后5000元。
- 第一步:给“储蓄/投资账户”转账
* 转多少? 你对自己狠一点,就转 20% (1000元);宽松一点,就转 10% (500元)。
* 操作:将1000元,转入你设置好的那个“攒钱”货币基金里。然后,忘了它。
- 第二步:给“保障账户”转账
* 转多少? 按照你每年总保费,除以12个月来计算。比如,你一年的保险总支出是3600元,那么每月就转 300元。
* 操作:将300元,转入你设置好的那个“保障”货币基金里。
- 第三步:给“应急备用金账户”转账
* 转多少? 这个账户的目标,是攒够你 3-6个月 的生活开销。在没攒够之前,每月固定转入一部分,比如 500元。一旦攒够了(比如攒够了2万元),这个账户就可以暂停转入了。
* 操作:将500元,转入你设置好的那个“应急”货币基金里。
好了,大功告成!
现在,你的工资卡(消费账户)里还剩下多少钱?
5000 – 1000 – 300 – 500 = 3200元。
>
这3200元,就是你这个月,可以“随心所欲、花到一分不剩”的全部预算。
为什么这个方法,如此“神奇”?
- 它改变了你的“储蓄逻辑”
* 错误的逻辑:收入 – 支出 = 储蓄 (结果往往是,支出超了,储蓄为零)。
* 正确的逻辑:收入 – 储蓄 = 支出 (先强制性地把该存的钱“藏”起来,剩下的,才是你能花的钱)。
>
这个小小的顺序颠倒,是告别“月光”的根本心法。
- 它让“攒钱”变得“无痛”
因为你是在发薪日的第一时间,就把钱转走了。对于剩下的钱,你可以没有任何负罪感地去消费。你不再需要每天记账,也不再需要靠月底的“意志力”来控制消费。
- 它让你的家庭财务,有了“规划”
通过这4个账户,你清晰地把“月度开销”、“长期目标”、“风险保障”和“应急储备”,做了物理隔离。你的家庭财务,从此有了一张最基本的“战略地图”。
姐妹们,别再用“收入太低”当借口了。
理财,从来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肌肉记忆”。
从下一个发薪日开始,尝试一下这个“4-个账户”法。
当你在一年后,看到那个“储蓄账户”里,不知不觉已经攒下了一笔可观的数字时,你所获得的,将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一种对生活的 掌控感 和 安全感。
这份感觉, priceless。
原创文章,作者:suj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unibao.com/licai/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