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家庭的财务观念里,“理财”这件事,还停留在非常初级的阶段。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往往是: “最近有什么理财产品收益高?” “哪只股票/基金明天会涨?”
这种思维,就像一个只想着如何“进攻得分”的篮球运动员,却完全没有“防守”和“团队配合”的概念。其结果,往往是“赢了数据,输了比赛”。
一个真正健康的家庭财富结构,绝不是某一次投资的“暴赚”,而应该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拥有侦察兵、主力部队、后勤保障、和战略预备队。各兵种之间,分工明确,阵型稳固。
而“家庭资产配置”,就是我们绘制这张“军队布阵图”的战略规划过程。
在财富管理领域,有一张被奉为圭臬的经典模型,叫做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它用一个简单的“十字坐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堪称“完美”的家庭财富配置范本。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你家财富的“四分卫”
请你想象一下,把你家所有的可投资资产,看作一个100%的“大饼”。这张图建议我们,把这个“大饼”,切成以下四份,并分别放进四个“功能”完全不同的篮子里。
[此处可配一张简化版的“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
第一象限:“要花的钱”(占比10%)- 你的“零钱包”
* 它是什么? 这是覆盖你家庭 3-6个月 日常开销的“短期消费”账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应急备用金”。
* 它要解决什么问题? 应对突发的、小额的用钱需求,比如家电维修、朋友婚礼、临时失业等。
* 应该放在哪里?
* 货币基金(如各类“宝宝”类产品)
* 银行活期/通知存款
* 配置原则:安全第一,流动性至上。 绝不能把这笔钱,拿去买股票或长期理财。
第二象限:“保命的钱”(占比20%)- 你的“护身符”
* 它是什么? 这是专门用来为家庭构建“风险保障体系”的账户,也就是我们用来购买 保险 的预算。
* 它要解决什么问题? 解决家庭突然遭遇重大疾病、意外伤残、甚至家庭支柱身故等“极端风险”时,可能导致的财务崩溃。
* 应该配置什么?
* 消费型的保障类保险: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定期寿险。
* 配置原则:以小博大,转移风险。 花一笔小小的、可控的保费,去撬动一个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保障杠杆。这笔钱,是“花的”,不是“赚的”。
第三象限:“生钱的钱”(占比30%)- 你的“前锋部队”
* 它是什么? 这是我们家庭财富的“进攻”账户,是用来博取高收益,实现财富跨越式增长的部分。
* 它要解决什么问题? 跑赢通货膨胀,让我们的钱“越变越多”。
* 可以配置什么?
* 股票、偏股型基金、房产投资 等你擅长且风险偏好匹配的高风险资产。
* 配置原则:高风险,高收益。 投入这部分钱,你必须做好了“可能亏损20%甚至更多”的心理准备,用“闲钱”投资,追求长期回报。
第四象限:“保本升值的钱”(占比40%)- 你的“压舱石”
* 它是什么? 这是我们家庭财富的“防守”账户,是用来保证我们未来生活的“底线”。
* 它要解决什么问题? 为我们准备一笔 安全、稳定、可预期 的长期储蓄,用于未来的子女教育金和自己的养老金。
* 可以配置什么?
* 国债、银行大额存单、终身寿险、年金险 等低风险、期限长的资产。
* 配置原则:安全稳健,锁定利率。 这笔钱,不追求高收益,只追求在20年、30年后,能有一笔确定性的现金流。
为什么这个模型如此“科学”?
- 它让你“攻守兼备”
它完美地平衡了“短期流动性”、“风险保障”、“长期增值”和“稳健储蓄”这四大核心财务目标。既有负责“进攻”的前锋,也有负责“防守”的后卫,还有一个随时能上场救急的“替补”。
- 它让你“专款专用”
它通过物理或心理上的“账户隔离”,避免了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用准备养老的钱,去炒短线股票;用应急的钱,去买长期理财”。
不同的钱,有不同的“使命”和“期限”。“专款专用”,才能让每一分钱,都在它最合适的位置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 它让你“内心安宁”
当你构建好了这样一个金字塔式的财富结构后,即便遇到股市大跌(“生钱的钱”账户暂时亏损),你的内心也不会过分焦虑。因为你知道,你“要花的钱”和“保命的钱”都安然无恙,你的生活底线,稳如泰山。
当然,这个 “10% : 20% : 30% : 40%” 的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金科玉律”。
- 对于 年轻人,可以适当提高“生钱的钱”的比例,更积极进取。
- 对于 临近退休 的人,则应该大幅提高“保本升值的钱”的比例,追求稳健。
但无论比例如何调整,“四个账户,各司其职” 这个核心的配置思想,是适用于每一个家庭,在每一个生命阶段的“财富圣经”。
从现在开始,请像一个CEO审视公司业务板块一样,去审视你家的“财富地图”。看看你的钱,是不是都挤在了一个篮子里?你的“进攻”和“防守”,是否取得了平衡?
这份审视,将是你从一个“盲目的赚钱者”,蜕变为一个“清醒的财富管理者”的,成年礼。
原创文章,作者:suj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unibao.com/licai/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