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负债”,是一个非常负面的词。
它往往和“压力”、“风险”、“败家”这些词语,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从小,长辈们就教育我们:“无债一身轻”,“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这种“量入为出”的储蓄美德,当然没有错。
但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信用社会里的“家庭CFO”,我必须为你建立一个更高级、更辩证的“财富观”:
“负债”,不是洪水猛兽。它是一个“中性”的金融工具。
>
关键,不在于你“欠不欠钱”,而在于,你欠的是“什么钱”。
你家的“债”,分两种:一种“吸血”,一种“造血”
请你立刻审视一下自己家里的所有“欠款”,然后,给它们贴上两种不同的标签。
标签A:“恶性负债”——正在“吸”你血的“吸血鬼”
* 它们是谁?
* 利滚利的 “网贷”。
* 年化利率高达18%的 “信用卡分期” 或 “最低还款”。
* 各种名目的 “消费贷”。
* 它们为什么是“恶性”的?
1. 利率极高:它们的真实年化利率,通常都在15%以上。这意味着,你赚钱的速度,很可能还赶不上你还利息的速度。
2. 无法产生“回报”:你借这笔钱,只是为了买一件新手机、一个包包,或者一次旅行。这些东西,都在快速地“贬值”,无法为你创造任何未来的价值。
* 你应该怎么做?
> 不惜一切代价,用最快的速度,优先偿还掉所有的“恶性负-债”! 它们就像你财富水池底部的一个个“窟窿”,不堵上,你往里装再多的水,也是徒劳。
标签B:“良性负债”——帮你“造血”的“黄金牛”
* 它是谁?
* 最典型的,就是 “住房贷款(房贷)”。
* 优质的 “经营性贷款”(如果你是做生意的)。
* 它为什么是“良性”的?
1. 利率极低:特别是公积金贷款,利率只有2.85%。商业贷款,在当前环境下,也在3.5%左右。这个利率,甚至跑不赢温和的通货膨胀。
2. 对应着“优质资产”:你借这笔钱,是用来购买了一套房子。而房子,在长期来看,是一个能够保值、增值,并能为你提供“居住价值”的核心资产。
为什么说“房贷”,是你一生最好的“财务杠杆”?
很多人拼命攒钱,想要“提前还清”房贷。从情感上,这无可厚非。但从纯粹的财务规划角度看,这可能是一个“非常不划算”的决策。
1. 它是你对抗“通货膨胀”的最好武器
* 思考一个问题:30年前,1万块钱,是一笔巨款。而现在,1万块钱,可能只是一部手机的价格。
* 钱,本身是在不断“贬值”的。 这就是“通货膨胀”。
* 当你背负着一笔 “固定利率” 的长期房贷时,你相当于 “锁定” 了你未来的还款成本。而你未来的收入,却会随着通胀而 “上涨”。
>
> 你是在用“未来越来越不值钱的钱”,去偿还一笔“现在看来很值钱的债”。 时间,是站在你这一边的。
2. 它是你一生中,唯一能从银行“低息、大额、长期”借钱的机会
* 作为一个普通人,你这辈子,都不可能再有第二次机会,能像申请房贷一样,从银行那里,以低至3%左右的利率,借出上百万,并且可以分30年慢慢还。
* 这笔“便宜”的长期资金,本身就是一种极其稀缺的“金融资源”。
3. 它能“解放”你的现金流,去创造更高回报
* 假设:你手里有50万闲钱,房贷利率是3.5%。
* 方案A:你把50万,全部拿去提前还了房贷。你节省了3.5%的利息。
* 方案B:你把这50万,拿去买入一些 稳健的、股息率在5%以上 的蓝筹股,或者做一些 年化收益在4%-5% 的长期理财。
* 哪个更划算? 答案不言而喻。
>
优秀的“家庭CFO”,会把“房贷”看作一个战略性的“低息资金池”,然后把自己的现金,配置到那些能创造更高回报的“生钱资产”里去。
姐妹们,是时候更新我们的“财富观”了。
真正的财务健康,不是“零负债”,而是“高净值”(净资产 = 总资产 – 总负债)。
学会区分你身上的“债务”,哪些是在“消耗”你,哪些是在“成就”你。
积极地消灭“恶性负债”,然后,聪明地、从容地,与你的“良性负债”,做一辈子的朋友。
这,才是现代家庭财富管理中,最核心的“杠杆”智慧。
原创文章,作者:suj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unibao.com/licai/374.html